《中国药学年鉴》发展简况

发布者:郑民发布时间:2016-04-27浏览次数:662

20世纪80年代,根据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人民卫生出版社按卫生部的要求,先后报请卫生部批准出版6种医药卫生类年鉴,《中国药学年鉴》为其中之一。19821026~29日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南京组织召开了本年鉴第一次编委会议,会上式正式成立了《中国药学年鉴》编辑委员会,并进行了组织分工;讨论明确了《中国药学年鉴》的性质和要求;拟定了本年鉴创刊号(1980~82)的编写内容,初步落实了编写任务。19821223~27日按上次会议的决定于上海召开了第二次编委会议,主要讨论首卷年鉴各栏目编写的细目及具体分工,会上决定编写工作实行各栏目由编委单位分工负责制度。19835月在成都开了第三次编委会审定稿会议,会上对首卷约70万字的稿件进行了审定,定于7月底交出版社。此后相继在19844月,19851月、8月,19863月,19874月分别在北京、南京、上海召开了第一届编委会第4~8次会议,进行对第2~4卷年鉴的审定稿工作。之后,根据年鉴编纂工作的需要,依次举行了第二届~第六届的编委会会议计10次,基本上是每年或隔年一次。

1982年的第一次编委会上拟定了《中国药学年鉴》是一部历史性、资料性和综合性的药学工具书。它应较全面地、概括地、反映我国药学事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概貌,应该是我国药学工作者辛勤劳动业绩的客观记录。它必须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从而具有权威性。按年鉴的分类它属于综合性年鉴,即既是药学学科年鉴,又是药学事业年鉴;全书设有10大栏目,内容广泛,时间性强。

关于年鉴的版次在第一次编委会上,确定第一卷年鉴除“概况”为建国30年的内容外,其余各栏目内容均限于1980~1982年内,为三年版;后经卫生部批准,第二卷(1983~1984)为双年版;为适应药学科技事业发展的需要,在1985年的主编,副主编扩大会上,决定从1985年起药学年鉴每年编写一本。19869月卫生部批复同意药学年鉴为单年版,字数控制在45万字左右。198811月经主编、副主编讨论,并得到出版社同意后,决定将1988年卷改用1988~89年号过渡,以使年号表示方式与全国各年鉴同步,并缩短了出书时间。

编委会组织建设根据国家出版局“关于改进年鉴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1987年着手编委会换届调整准备工作,在第8次编委会上通过了“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工作条例”。从1988~2004年进行了第二届~第六届,共5次编委会换届工作,其中编委任期分别为3年或5年。编委会的编委单位从刚成立的15个增加至第六届30多个,编委成员从原25人,增加到60多人。他们都是我国药学界各学科、行业的专家、教授是年鉴编纂质量的保证。

年鉴编辑部在19844月第4次编委会上,经研究决定,成立中国药学年鉴编辑部,并设在南京药学院内(即药大),编辑部在编委会和主编单位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行政上隶属于中国药科大学期刊编辑部领导,编制2人。

出版与获奖自1982年拟定第一部年鉴的出版工作以来,共计编纂出版了《中国药学年鉴》21部。(见附表)。本年鉴多次参加全国书展及获奖:①1998年参加了“’98香港书展暨第四届全国年鉴推介展览” ;②1999年在首届南京地区年鉴评奖中,获得综合二等奖、框架设计和版式装帧一等奖;③2001年获第二届南京地区年鉴评奖特等奖;④2001年获中央级年鉴,框架设计和版式装帧一等奖;⑤2004年获国家级年鉴奖。



(周骊 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