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彭司勋院士领导下编写《中国药学年鉴》

发布者:郑民发布时间:2019-09-09浏览次数:477

1999年9月6日,第五届《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在上海召开换届和编写会议,组成第五届《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主编彭司勋院士,药学界老前辈张紫洞教授、廖清江教授、龙琨教授、金进教授、谢宗万教授、吴蓬教授等29位编委参会。我很荣幸被聘任为新一届编委。在编写会上,彭主编讲“药政管理”栏目以前是药品管理部门负责编写统稿,由于工作忙,未能按时交稿,影响到年鉴的编辑出版工作,新一届编委会成立了,“药政管理”栏目交由杨世民负责写稿、组稿、统稿工作。由于1998年4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后,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改为国家药监局,由该局负责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卫生部不再是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管理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以前的药政管理改称药品监督管理。因此,我建议该栏目由“药政管理”改为“药品监督管理”,得到彭主编、编辑部主任周骊和与会编委的同意。《中国药学年鉴》从1999年卷开始将“药政管理”栏目改为“药品监督管理”栏目(1999年卷记录的是1998年的工作)。1999年卷该栏目下设药品监督管理,新药审批管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管理,进口药品管理药品标准化工作药品检验,国际交流和省市药监动态等内容1998年适逢国务院机构改革,本年特别增加了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的条目和内容。从此,彭老的直接领导下,我参与了1998年卷一2018年卷《中国药学年鉴》的编写工作,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向彭老学习和请教。

2000年以后,编辑部在南海、北京、南京、杭州召开编委会,彭老不顾年迈高龄,都亲临主持会议,组织编委讨论,听取大家的意见,提出编写的指导原则和栏目改进意见。每次聆听彭老的发言,我总是感到他思维敏捷,条理清晰,且记忆力非常之好,他的发言对我们编写年鉴有很好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20046月,《中国药学年鉴》编委会换届,彭老提名我担任副主编,我当时感到责任重大,向彭老提出我作不了副主编,作个编委就行了。彭老说你是老编委了,今后要多发挥作用。2004年6月,在南京召开年鉴编委会六届一次会议,按照会议日程表,上午编写会成立大会是彭老主持,下午办刊讨论会由我主持。编委会结束聚餐时,会议需要一位副主编代表编委会讲话,编辑部主任征求彭老意见时,彭老又点名让我代表编委会讲话,从会议安排可见,彭老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能多发挥作用。在这次编写会上,彭老又将“学会与学术交流”栏目分给我负责。从2004年开始至今,我按照彭老的安排,负责“药品监督管理”、“学会与学术交流”两个栏目的组稿、写稿、审稿任务。虽然时隔多年,但年写稿时,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彭老的关怀和信任,使我倍受感动和激励。

为了完成好年鉴的编写任务,不辜负彭老的厚望,我和教研室冯变玲老师、方宇老师认真学习年鉴的编写要求,首先整理出条目,按照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新事、特事必收,反映出年鉴所反映对象的本质与主流,反映出年度特色和药品监督管理特色,使年鉴信息具有实用价值、鉴戒价值和史料价值。各人分工整理出条目后,我再审核、修改,确保条目符合年度性,价值性,独立性和完整性。经过几次讨论,最终确定条目。在此基础上分工撰写条目,要求编者全面收集资料,在写作之前,我都要对编者进行简单培训,讲明编写原则:1.开门见山,直书其事,不需要描述、评论。2.用事实说话,把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写清楚,使读者从中得出结论,获得信息。3.避虚就实。条目内容着重反映实质性问题。4.文字精炼。在年鉴编写过程中除我和冯变玲、方宇老师外,研究生张琪、贡庆、董卫华、侯鸿军、宿凌、张抗怀、胡静、叶奎英、王怡、杨勇、蒋利林、梁晓燕、曲丽丽、赵瑜、田云、付咏丽、曾雁冰、张绪跃、闫丹芬、刘国一、闫抗抗、问媛媛、吴婷婷、杨会鸽、赵君、刘钧、黄海燕、刘花、杨洁心、王潇、姜明欢、赵超、黄瀚博、李友佳、雍佳松、杨悦、沈倩、贾夏怡等都参加过年鉴的编写。大家写出初稿后,交我进行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再行修改。最后由我统稿交编辑部。我们不仅按时交稿,而且书稿质量较高,多次得到编辑部和彭老的表扬。除过这俩个栏目编写外,彭老还几次提出让我为年鉴专论栏目撰写药事管理和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文章,在他的关怀下,我们先后3次为专论撰写了我国药事管理工作、药事管理学科发展的文章。

2010年冬季,在广州召开编委会,彭老由于身体原因,未能亲临会议,但他会前录制了视频祝贺,向大家问好,并预祝会议取得成功。出席会议的编委看到彭老的视频,感到非常亲切,深受鼓舞,并祝愿他老人家健康长寿!

我最后一次看望彭老是2015年3月,3月20日我去中国药科大学参加本科教材定稿会,我想去看望彭老。当时,彭老住院检查,我请年鉴编辑部主任李娜老师联系彭老的秘书,彭老听说我要去看望他,让秘书告诉李老师,说他住院了,就不用去了。李老师转告我后,我说彭老住院了更应该去看望。我和李老师约好,在玄武饭店门口会合,我下飞机后赶到玄武饭店门口时已经是下午6:30分,彭老住的医院是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李娜主任陪我去医院看望了彭老。当年彭老已是96岁高龄,他头脑清醒,语言表达清楚,他听到我的声音,马上就叫出我的名字。谈话间,他还问了我近期的工作,给我们谈了年鉴编写及编委会换届的事情。我送彭老一本我主编的《中国药事管理学科30年》,向他汇报了药事管理学科建设的一些工作。彭老委托李娜第二天去他家取一本中国工程院为院士编写的传记丛书《精业济群 彭司勋传》送我。

去年12月9日,彭老去世的消息传来,我悲痛万分,我发去了唁电,沉痛悼念彭司勋教授。我悼念彭老的电文是16个字:药学泰斗,一代宗师;音容宛在,精神永存!我委托中国药学年鉴编辑部代我向彭老敬献花篮,编辑部郑民老师接到我的电话后,很快就办好了敬献花篮的事宜。

今年,又到编写2019年卷年鉴的时候了。今年,是我参编中国药学年鉴20年,我一进办公室看到书桌上摆放的年鉴,以及每次翻阅年鉴时就马上想起彭老,情不自禁,无限怀念!彭老走了,但他的科学家精神、治学态度、人格魅力激励我一定要编好年鉴,不能辜负他的关爱和厚望。

永远怀念彭司勋老师!


(后排左四为杨世民老师)

(第二排中间最高者为杨世民老师)

(前排右三为作者)

(前排左四为作者杨世民老师)


感谢杨世民老师多年来为《中国药学年鉴》编纂工作的大力支持!

                                                                  --编辑部语